2021.6.17

有一陣子沒有寫寫文了,倒也不是不想寫,
但隨著今年的一些新的目標與種種的挑戰,讓今年的我決定專心處理作品。

也因為疫情下的新生活,旅行從例行公事變成是一種奢望。

隨著六月的到來,台灣也終於下了梅雨,聽見窗外久沒聽見的大雨聲,坐在坪數不大的小房間中敲打著鍵盤,彷佛在享受一場午後的私人交響樂盛會。



想到梅雨就想到自已曾在這樣的季節去到東京幾次。

日本是個很容易賞花的國度,只要你在對的季節,不管是櫻花還是紫陽花似乎很容易在家家戶戶門前就可以看見漂亮的花叢。

回想到幾年前,我再次與姊姊兩人來到日本旅行,比起更早的日本東北旅行,這回我們決定放慢點步調走。

沒有拍攝壓力,但喜愛拍照的我還是拍了不少的照片,
只是那時的我忙於即將挑戰單車縱貫日本的我,並沒有特別的時間來寫下這次的遊記。
回到現在的時間點,台灣也碰上了疫情的肆虐,
無法出國也無法像去年一樣在自各的家園內到處走走。

在家的時間一久,雖並不是真的閒到無慌,
不知不覺有了心情想敲點文字來抒發重回到當年的旅行記憶之中。


鎌倉明月院




也因為日期剛好對上了紫陽花的名所「鎌倉明月院」的花期,
又再次默默的來到了鎌倉。

不得不說鎌倉有一種魔力,第一次一個人日本旅行時,
我在清晨的時刻來到了東京,帶著睡眼惺忪表情搭上了還未有人潮的江之電。

我還記得在空蕩的火車裡,穿過了兩旁的民宅,
一道反射於海平面上的陽光往車廂內照映出,
像似懷舊老電影一格一格膠卷式的放映出鐮倉的海。


鐮倉的魅力說不完似的。

一下是可見海岸的海街小鎮風情、一下又不小心進入了隱藏著日式風情的舊古小巷。
在這散步著好像一不小心就會穿越各種時光,讓我流連忘返。
有名的咖啡店這點不管是台灣還是日本都一樣,但對我與我姊來說,

既然都到鐮倉了,那又何必執著於一間咖啡店呢?
我是一個喜歡散步的人,咖啡店就像是旅行中的驛站般,是旅途中能讓我回復疲勞的地方。
回到了東京,身邊旅人的步調似乎比城市裡的人還慢了一截。

看著窗外來來往往穿著西裝流動的人群們,
對比之下我們用不急不徐的速度舀起眼前的這碗法式濃湯,
這是每一次旅行中最能讓我感受出,今天的我跟一般人的差別。

今天的我是自由的。

雖然這樣的時光在假期結束後,就會再次回到名為社會的體制中。
旅行跟休假最大的差別也許就是遠離自已的居住處吧。
位在東京上野與秋葉原之間有一條在高架橋下的職人街。

日本似乎很會利用城市的各種建築空間,即便是在鐵路高架橋下也有讓許多獨立品牌生存的空間。
比起一般的路面店,這裡店更有一種地底下的錯覺。
熱愛體驗不同住宿的我,在短短的旅程中又再次變換了一間旅店。

奢侈的挑選了一間有陽台的房間,這樣的空間讓我有成為東京都上流社會人士的短暫幻想。
一直以來住宿總是青旅或平價飯店為主,我並不是不捨得把花在住宿上,但日本有太多平價或便宜住宿選擇,但唯一這次在姊姊的贊助下,讓弟弟我能夠感受到東京都內擁有陽台的感覺。

實在是太讓人銷魂了。

腦中的小劇場,該是準備瓶紅酒,手靠在欄杆上聊著無關緊要的小事。
可惜check in第一天飄著小雨。


我想有錢人應該是不會在這時,特別去淋雨喝酒吧。
旅店的關係,第一次在夜晚的淺草寺散步著,比起白天的人潮對於我來說更有魅力。

店家的鐵門分別畫上了許多日式風情的插畫,這也是另外一個驚喜的發現。

我多半都會習慣旅行前做功課的習慣,但這樣的樂趣卻也是建立在沒做功課之下,不過沒做功課的話也許我也不會選擇住宿在這個地點,這似乎是我太過於鑽牛角尖了些。

就像天氣預報一樣,什麼樣天氣都能接受的話,那就怎樣都有樂趣了。
在台灣二月份所買的日本雜誌中,封面所拍攝的咖啡店似乎讓我給找著了。

因為一面牆的顏色,我好像就有出發的理由了,
雖然膚淺了點,不過我覺得目標的深淺不重要,因為有時只是想要個理由,


走在自由之丘的街道中,感覺人也變得自由了起來。

這是否就是文字的力量呢?
無緣的Bianchi咖啡店,遇到休息日就算了更無緣的是後來還停業了...
當下跟現實總是不讓人失望...
雖然對我來說日本是整年度都想去的地方,
但硬要說的話,五六月相較於櫻花或紅葉期來說,算是相對淡季的旅遊好買便宜機票的時間。

在這還不算熱,也不會太冷,比起台灣已經動不動就37度的高溫,
如果不怕下雨的話,也許是梅雨季最適合你的日子。

You may also like

Back to Top